中共荆州市委政法委员会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法论坛

荆州市司法局积极嫁接文化资源努力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水平

发布时间:2014-08-15 来源:

     

             近年来,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中,荆州市司法局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着力嫁接荆州丰富的文化资源、搭乘文化快车、挖掘文化潜力,努力提升新时期法治文化建设水平,为助推荆州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树立文化理念,创新工作方式

           市司法局坚持将本地特色文化与法治建设高度融合、有机统一,着力打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法治荆州进程相呼应,具有本地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系。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要求,把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六五” 普法和法治荆州建设工作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今年,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与市委政法委、法治荆州建设办联合出台《荆州市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措施以及组织领导。4月17日,荆州市正式成立荆楚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施政、长江大学副校长李家宝为荆楚法治文化研究中心授牌,副市长康均心主持成立仪式和座谈会,市依法治市办公室主任、市司法局局长刘汉平与长江大学荆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徐文武教授共同签署了《荆楚法治文化研究传播合作协议》。荆楚法治文化研究中心旨在以荆楚文化为核心,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探讨加强我市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把握法治文化建设的规律,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改进法治文化的传播方式,把法治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生活全面结合,提高群众参与度,为全面提升全市法治建设水平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丰富文化载体,打造工作特色

           一是因地制宜,搭建法治文化传播的基本阵地。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各种法治文化主题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在市中心城区,各类法治文化主题场所已达130多个(处),其中,依法治市办联合宣传、住建、文化、旅游等部门,统一建设公共法治文化阵地30多个(处)。借助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小微型载体打造法治文化宣传阵地10余个(处)。在市中心城区111个社区中,70%以上有条件的社区开辟了专门的法治文化宣传场所或阵地。在农村,重点落实乡镇“3个1” (即有1个法制宣传栏、有1个法律资料室、有1份法制宣传导报)和“135”工程(即1个法律服务站;3支队伍,人民调解员队伍、义务兼职法制副主任队伍、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5个阵地,法制宣传栏、村民法制学校、农家法律图书馆、农村法制广播及村组学法中心户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同时,在村民聚集区建设法治文化街巷、法治文化长廊等阵地,方便群众参与法制学习活动。二是把握重点,抓好法治文化建设的第一方阵。把推进法治文化进机关和进学校作为重点列入法治文化建设的第一方阵。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为龙头,建立健全机关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和奖惩机制,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开展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等活动,组织机关人员开展法治征文、法治演讲等法治文化活动,着力推动以“法治、廉政、阳光”为核心的机关法治文化建设。发挥课堂法制教育主渠道作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学校法制宣传周”、“我与父母共学法”、青少年法制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法制故事演讲、法制影视观摩及各种丰富多彩的学法竞赛活动。组织市司法局关心下一代老律师服务团、长江大学志愿者服务团、女律师法律服务团等社会力量进学校开展法治文化宣传,进一步深化了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成果。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学生法治文化教育场馆,创新校园普法载体,打造校园法治文化环境。力求通过行政机关和学校的引领和示范,带动和推进全社会融入法治文化建设的潮流。三是延伸触角,拓展法治文化渗透的活动范围。按照文化渗透、服务为民的工作思路,不断拓展法治文化渗透的活动范围,积极推进“法律进湖区”、“法律进寺庙”、“法律进救助站”、“法律进高墙”等活动,着力打造以法律服务为主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法治文化建设“经纬网”。利用特殊时段,如在“3.15”、“6.26”、“12.4”、春节、端午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法制宣传,把法治垄上行、村(社区)法治文化大集、法律援助“春”字号行动、法治文化伴龙舟等富有荆州的特色做特、形成优势,进一步渗透和扩大法治文化在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植入文化元素,服务地方发展

            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集中地,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市司法局充分利用和挖掘荆州古文化的魅力,将本土特色文化元素与现代法治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围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做足文章,起到了积极而独特作用。一是在经济主战场播撒文化种子。今年,市司法局借助开展“四联四助”等活动的契机,各级领导先后深入福娃、白云边、环宇等10多个企业实地调研走访,在力所能及地帮助企业解决法律方面问题的同时,不忘鼓励和倡导企业学习楚人荜路蓝缕、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同心·律师服务团”各律师成员在开展“律师走访企业”、“所企结对”等直通车服务活动中,围绕《一诺千金》等诸多楚国典故,向企业灌输和讲解法律知识,引导企业家诚实守信,建设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良好形象。同时,将印有楚国精典故事的法律知识书籍免费发放企业,向企业宣传楚人追新逐奇、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多举措潜移默化地融入楚文化元素,帮助企业强化以诚信经营、依法经营、民主监督、安全生产等理念,自觉将楚文化精髓和现代法治文化理念内化为企业精神,为驻荆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二是在广大基层耕耘文化田园。乡土文化资源是建设法治文化,培育群众法律信仰的生长点,也是进行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今年以来,市司法局通过引入互动式法律知识竞答和法制灯谜竞猜,及组织村居文艺骨干采取说鼓、莲湘、腰鼓等形式宣传发生在身边的法制故事,让群众自觉参与。市直各部门深入基层,组织社区法制文艺晚会,开办法制文化展览,结合实际编写普法“三字经”、“四字歌”,组织开展法律诗词颂唱会、法制书画展览,印制法制年历、法制贺年片、法制春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基层法治文化建设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基层创造了和谐安稳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依托各类媒介种植文化绿洲。今年,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继续与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法治荆州建设办在荆州日报开办“平安法治荆州建设”专版;与荆州电视台联手开办《江汉风》“律师说法”专题。与《荆州晚报》联姻,开办“法治·生活·服务”专版和“律师说法”专栏。与荆州广播电台开办“法治荆州之声”和“任杰说法”节目。利用电子显示屏、12348法律咨询热线平台、法制短信平台、司法行政网站等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的宣传。通过各类媒体的大力宣传,进一步拓展了法制宣传的范围,同时,也赋予了法治文化新内涵、新活力,为助推荆州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最新新闻
建议最低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版权所有 © 2020 荆州长安网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20号       鄂ICP备140000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