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荆州市委政法委员会主办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法论坛

读书人物随笔之一——曾国藩

发布时间:2014-09-19 来源: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准确形容曾国藩这个人,大概可以用一个“拙”字。梁启超说他:“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一向瞧不起曾国藩的左宗棠说他“才短”、“于兵机每苦钝滞”;连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同样,在曾国藩的家族里,也没有特别聪明的人,其祖父曾星冈是目不识丁的农民;父亲曾麟书,四十三岁经考十七次才勉强过关成为秀才,曾国藩本人从十五岁参加县试,考到二十二岁才中得秀才。而与之同是晚清中兴名臣的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从小就有乡人赞曰“神童”的称号,十几岁就即中秀才,二十刚出头就已金榜题名,与他们相比,曾国藩的确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

            可是,当我们翻开中国的近现代史,曾国藩却是一个完全绕不过去的人。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所兵工学堂、第一批西方书籍、第一批赴美留学生,都是由他力主完成。对清王朝来说,他剿灭发捻,挽狂澜于即倒;经谋远略,扶大厦于将倾,于是《清史稿》称赞他:“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中兴以来,一人而已。”而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说:“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 盖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更有人评论道:“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样一个看似“笨拙”的人,为什么会成就如此旷世奇功呢?

            对此,曾国藩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诚然,他深知自己天资钝拙,就充分发挥自己笨拙的优势,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照最笨拙最扎实的方式去应对,只求日积月累、水滴石穿,他曾经说:“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得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迟久而后进,铢而积,寸而累,及其成熟,则圣人之徒也。”

           在读书上,他说自己“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对此,唯有以勤补拙,日拱一卒,对读书一日也不曾偏废,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休息。我们从曾国藩日记中可以看到,记录最多的就是读书。即便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戎马倥偬之际,曾国藩也是手不释卷。如日记咸丰九年八月初一安庆围城之夜,记载他看段若膺的《戴氏年谱》,十八日温习《孟子·滕文公》上下篇。

          在用人方面,他创建湘军,选拔将领,专挑不善言辞的“乡气”之人,盖因其敦实淳朴,少浮滑之气。他甚至讨厌那些“善说话”的人:“将领之浮滑者,一遇危险之际,其神情之飞动,足以摇惑军心;其言语之圆滑,足以淆乱是非。”对于上来就谈经世救国大道理的儒生们,他也是敬而远之,其幕府中赵烈文、郭嵩焘、徐寿、李善兰等人皆是务实致用之人;他招募士兵,也专要“朴实少心窍”的山民和楞直的书生,说市井商民万不可用。以至于湘军战力迅猛如虎、坚韧如山,越败越勇,极少出现全线溃散。(未完待续……)(洪湖市检察院 白珂)   

最新新闻
建议最低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版权所有 © 2020 荆州长安网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20号       鄂ICP备14000074号-2